编者按
他们,有一个同样的身份:全国星级专利代理人(中国知识产权报社评选);他们,一样的星光熠熠,却又各自闪耀着不同的华彩。在这20多位星级代理人沉静、专业的面孔下内心又有着怎样的波澜?或许他们的工作、生活、情感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、惊喜、借鉴,或者更多……
导语:
北大博士、留美博士后,是他自带的光环。考研、考博、北大、留学、海归,处在“学历链”最顶端的他一路顺风顺水,活成了别人眼中亮丽的风景。然而,他却说,虽说三十而立,可35岁前他都不知道自己是谁,自己该干什么。世人眼中的顺遂和荣耀,对于并不艳羡世俗名利的他来说只是一种伪装,找不到自我再光鲜也不真实。许多年兜兜转转,直到2007年,遇见知识产权,才如同鱼儿回归大海,自在、畅快,安然、喜悦。
父亲影响着我的抉择
张福根出生在一个传统的穆斯林家庭。由于父亲是化学老师的原因,他从小的化学成绩就很优秀。因此好像无需选择,他大学、研究生所学专业的是化学。
读研究生期间,他正好有门免修的课,英语底子很不错的他就用这免修的时间来学习德语,并且学的还不错。硕士毕业本打算继续考博的他,面对意外得到的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机会时,他犹豫了。找工作还是考博士,这是个问题。而父亲的一句话影响了他的抉择,父亲说:“博士是你自己想考的。”张福根的父亲似乎在他前半生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,虽然他并没有刻意要成为父亲所希望的那样的人,但从小父亲的形象就深深地刻在他心里,无形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。学化学专业如是,考博士亦如是。这次父亲的一句话又让他做出了选择:放弃了待遇不错的工作机会,去考了博士,北大的博士。
寻找灵魂归处
人与人,注定是生而不同的。有些人,好像对一切都很明确,早早对于自己、对于人生都有确切的定位和规划。而大多数人,则是在命运的洪流中,一路碰撞、一路寻找才能定位自己、找到归宿。而张福根,就是这后一种人。
北京大学的博士是个令人羡慕嫉妒的头衔,他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。但当行驶的火车快到总站,看着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都下了车,而他该在哪站下,又该走向何方?他开始紧张、开始迷惘:“我想要什么?什么是我应该做的?我适不适合做科研?”他想尝试换个环境寻找答案,于是博士毕业后,带着妻子一起来到了美国。张福根说,在美国虽然长了见识,并没有对他从事科研工作起到激励作用。换句说法,就是他没有找到从事科研工作的“兴奋点”。甚至,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严重碰撞,让他心生去意。
在辗转了美国两所名校后,张福根选择了回国发展,虽然他并未找到他想要的答案。但生活不管你有没有准备好,都会推着你向前走。依靠强大的学历背景和出国深造的经历,张福根成功进入国内一家知名研发公司,成为研发项目负责人。然而,企业的研发工作依然没有让他找到那个“兴奋点”。内心没有归位,这就像怀揣着一枚火力强劲的炸弹,随时会被引爆。因与老板科研理念不同,他辞职了。这时,他终于知道,研发工作并不是自己的归宿。
心之所爱、心之所向在哪里?他没有答案。命运让他在求学的路上顺风顺水直达学历链的最顶端,然而又好像在跟他捉迷藏,三十多岁了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。机遇总在偶然间,没想到朋友的一个建议却完成了他的“自我救赎”。
尘埃落定,寻觅多年终归位
一次聚会,朋友建议他从事知识产权行业。他很犹豫,虽然在做科研的时候接触过专利,但“术业有专攻”,他自己也没有把握。但直觉告诉他可以试试,没想到这一试却发现“别有洞天”。博士学位、英德双语无障碍工作、科研背景的他简直是从事专利代理人的“最高配置”,像鱼儿找到大海,马儿找到草原,他也终于尘埃落定,找到了自己身归何处。
从技术思维转换为法律思维,很快他就入行了。专利工作带给他的自我认定感、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,他终于找到了事业带给他的“兴奋点”。张福根说,从科研工作转型到知识产权行业跨度确实很大,但现在看来对于他个人是很成功的。
进入知识产权三年后,张福根的能力像开了挂一样提升。他需要更大的平台,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,2010年他来到了隆天。在隆天,同事之间的工作氛围活跃、关系简单,让他接触到了更多、更先进的技术知识,每天充实而愉快。
后来张福根感叹:“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想我能做什么,我想做什么。真的很戏剧化,偶然让我进入了知识产权行业,让我知道了我喜欢干,而且也能干好的是什么。”
现在的生活安心、自在
张福根说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,有喜欢的工作,美满的家庭,有一种归属感让他安心、自在。
他按照自己的方式随性的生活。他说自己“好为人师”,但不喜欢把“传道受业解惑的事儿”上纲上线,称是一种学术上交流、探讨。他保持每周三次长跑,但并不喜欢把这“习惯”叫做坚持,因为坚持似乎就有目的,但他并没有,就像他从不规定自己跑多少公里、跑多久一样,这不是任务,随心随性的去做就是了。
现在的他以最舒适的状态沉迷于知识产权领域,俯瞰着生化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并享受着事业带给他的成就感。
编后感:
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,寻找自己心灵的坐标,寻找自己人生的定位,寻找活着的理由。在寻找的路上我们是孤单的,没有人理解你寻找的意义,就像没有人体会到你找到的喜悦。这是个自己寻找,寻找自己的过程。张福根在寻找的旅途中所经历的都成了他最后找到的基础,就像《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》的一句话:“我之前所遇到的,都是为了我的终极归属做铺垫。”当他细数着自己与知识产权的完美契合度时,当他分享知识产权带给他的极致喜悦时,他的表情和动作充满了激情,没有犹豫和怀疑。人到中年,他第一次确定地知道了自己的心之归处。
感悟:
对每个人而言,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:找到自我。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,全心全意,永不停息。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,是人的逃避方式,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,是随波逐流,是对内心的恐惧。——赫尔曼•黑塞《德米安》